师魂
发布时间: 2016-12-05 访问次数: 404

  

我的母校──江西农业大学,是我重要的人生驿站,也是我生命旅程中的里程碑。在那艰苦的年代里,因为母校,我能享受国家分配,捧上了铁饭碗,拿到一张能吃“皇粮”的“饭票”,决定了我一生衣食无忧的命运,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能实现的渴望和追求啊。因为母校,我能跨入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门,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,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更为重要的是,母校的老师和领导,言传身教,使我懂得了怎样做人的道理,让我终生受益,享用不尽,感恩无穷。

跨入母校校门的第一天,你说我有多兴奋!祖祖辈辈想都不敢想的啊,我成为了我这个家族中的第一位大学生。你能说这不是我生命中的里程碑吗?

就是这第一天的晚上,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来到了我们宿舍,他个子不高但很结实,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总是展示着亲切憨厚的笑容。他轮番着向我们每位同学嘘寒问暖,当他得知有位同学头晕,就立即从自己那里拿来白糖给那位同学泡水喝。要知道那时白糖是紧缺商品,除了人民币以外,还要凭票购买的。

后来,我们宿舍一位同学生病,医生诊断为肝炎,并住进了校医院。李老师除了经常体贴入微的关心以外,心里也在犯愁,谁来照顾他呢?

李老师那段时间也够忙活的了,我不想李老师脸上失去那亲切憨厚的笑容,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这位同学的责任,给这位同学洗衣服,送病号饭。母校当时也真够细心周到的,食堂里竟然还有病号饭供应!李老师隔三差五都要问我情况,并经常叮嘱我要注意隔离,防止肝炎传染。这确实是要注意的,不能再增加一个肝炎同学让李老师闹心了。李老师比我也大不了几岁,还没找对象呢,可他做事却像父母般地无微不至。为这事李老师经常表扬我,多次催促我写入党申请书……

母校毕业后,我想我终于可以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了,充满着诱惑,充满着希望。可是命运总是没有给我浪漫,我从大学校园走进中学校园,被分配到一所农业中学当教书匠。

还算是专业对口吧,我效仿着母校的老师们给我的学生上课。虽然母校不是师范院校,但母校的老师们就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师范。我忘不了在母校时,老师带着我们在实验室里解剖昆虫,观察细菌真菌,在校办农场的田间教我们识别病虫,在实习农村教我们调查虫口密度,学做病虫预测预报……母校的学习,为我从事专业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更让我感动的是,在母校经常给我们作昆虫学讲座的章教授。我们在母校时,是十年文革时期,那时学校已经多年没有评定职称,章教授的职称是文革前评定授予的,在学校里教授屈指可数没几个。章教授治学严谨,在中国昆虫学研究和教学领域闻名遐迩,是近现代昆虫学研究领域中独领风骚的领军人物。章教授还担任学校副校长,是国家高级干部。可是章教授没有一点架子,在校时他是我们走向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前沿的领路人,我们向他请教一些问题,章教授总是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。毕业后,我还因为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,写过几封信向他求教,章教授总是每信必回,他的回信还是在母校给我们上课时那样字迹工整,言语简明而隽永。有一封信回的晚了一点,他还向我表示歉意。我一个不起眼的学生,一个基层普普通通的农中教师,章教授却没有半点居高临下的小瞧,捧着他给我写的信,仿佛他就在我的身边,聆听着他给我的谆谆教导。章教授是在给我写信中学问最高,官阶最大的大人。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潸然泪下,感到很后悔,真的对不起章教授,不应该写信给章教授,他工作那么繁忙,我还去打扰他,让他给我回信。

章教授严谨治学的精神,平易近人的风格,就像是一面旗帜,指引着我毕业后的工作人生,引导我从开始不愿意当教书匠到热爱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。我学习章教授,热爱学生,耐心地为学生解惑释疑,教书育人,诲人不倦。我学习章教授,刻苦钻研教学业务,多篇论文在《生物学杂志》、《生物学教学》等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,辅导学生参加竞赛多人次获得省一、二、三等奖……

记得离开母校的第十年,组织上为了考察干部,曾经找到了我的班主任李老师。考察回来的同志对我说,李老师对我当年在母校照顾同学的事还记忆犹新,对我的评价那么高也是在考察干部中少见的。这么多年了,李老师还关心着我的成长和政治进步。那天晚上,感动没商量,泪水伴着我失眠。

母校毕业后,在漫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,我会学着李老师,关爱学生。特别是后来从事高中高考复习教学工作后,曾经担任班主任、年级主任和校长等学校管理职务,经常有学生家长为子女读书之事求助于我,条件所限实在帮不了的没办法,只要有可能帮上忙,不论是县长、乡镇长、局长、厂长,还是农夫村妇和打工的,我都是一视同仁,极力给予帮助,因为他们的子女都将是我的学生,都是祖国的未来,都是我的大爱。

20164月23日,我们班同学相约到母校聚会,当我们这群满头霜发业已退休的老学子走进生机盎然的校园时,一幅跨越大道的“热烈欢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73(2)班校友回母校相聚”的横幅映入我们眼帘,让我们这些阔别母校几十年的同学热泪盈眶。我们从母校毕业后,奔赴四面八方。几十年来,母校无数次在我们梦中萦绕,母校也经常关注着我们。今天,我们都已经年过花甲,让位于年轻人在家赋闲,可母校依然一如既往地关怀我们,不离不弃,怎不让我们感动满怀!从母校毕业后,几十年来我们风雨兼程,母校和母校的老师及领导,从来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学子,经常关注关心关怀关爱着我们这些从母校走出去的学生。母校给予我的不光是一种只为了工作谋生的知识技能,母校给予我的还有是怎样爱学生、爱祖国、爱人民的更高层次的人格品位。母校有很多像章教授、李老师这般可亲可敬的老师和领导,是你们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,在教导着我一生如何做人,如何做事。母校的老师和领导们,你们是我在校学习时的精神依托,也是我工作后的力量支撑。这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资产,是一种无形而博大的精神财富,通过我在我的老师、我的同学和我的学生中传承……

“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”母校,是你在我的心灵深处早早地铸起了师魂!伴随着我度过几十年的基层教育教学生涯。

啊!师恩难忘,师魂永存!

江西农业大学植保73(2)班:胡启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6-4-26

  

 

友情链接:

联系电话

0791-83828280

电子邮箱

1823127547@qq.com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江西农业大学行政办公大楼校友办(211、212、213室) Copyright © 2018 江西农业大学校友办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 USH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