铭记岁月(三):抗战中的中正大学“战地服务团”
发布时间: 2016-10-11 访问次数: 1059

    我校前身国立中正大学,创建于1940年,是国民政府中央教育部直属高校。我校75周年本科教育由此肇始。

    学校创建之初,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。19425月,日军发起浙赣会战,试图打通浙赣线,敌我双方在浙西、赣东一带展开激战,赣中告急。为了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,宣传抗战,613,文学院教授姚名达发起成立国立中正大学“战地服务团”,振臂高呼“数载以来,赖无数将士浴血抵抗,已深陷敌人于泥沼矣,最后胜利,则需知识界实行参战,有愿以兵役为己任者,吾其为嚆矢乎!”。一呼百应,师生踊跃报名参加,组成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,下设文书股、会计股、组训股、宣传股、慰劳股等,团员近40人,胡先骕校长任名誉团长,姚名达亲任团长,王伦任副团长。他们出版了《战地服务团特刊》和《战地通讯》。

    616,日军攻陷鹰潭、贵溪,并向樟树包抄。24日,国立中正大学举行了授旗及团员宣誓仪式。姚团长号召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凡我中华有志之士,到前线去,到战壕中去,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儿女”。25日,战地服务团全体团员冒着滂沱大雨,向樟树前线进发。服务团团员们通过街头演讲、绘制标语漫画、表演歌咏剧等各种形式宣传抗战。同时,他们前往137后方医院、58军野战医院、90兵站医院慰问伤员3000余人,医治难民100余人,还代写书信。他们卓有成效的战地服务工作,深深感动了抗日军民,称赞他们是书生救国的模范。 

    76,战地服务团在突围过程中,被日军骑兵冲散,姚名达带领剩下的11人,趁夜赶往新干。7日晚,团员们借宿在新干县溧江乡石口村的祠堂里,准备第二天渡江去新干。不幸被日军第六师团竹原支队第23联队第一大队的骑兵包围。敌人在祠堂外喊话,要团员出来,姚名达等抵住大门,拒不出去。一名敌兵冲进祠堂,姚名达带领团员们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敌人搏斗,毙敌一人。夺得敌人的步枪后,姚名达往楼上冲,试图阻击冲进来的敌人,但是,已经来不及了,敌人蜂拥而入,朝着姚名达等人开枪,年仅37岁的姚名达与24岁的吴昌达二人不幸壮烈殉国,郑唯龙、丁祥徽、吴兰英、易新楣、姜照龙5名学生不幸被捕,另外5名团员则趁着天黑和混乱冲出了日军的包围,安全脱险。 

    姚名达和吴昌达二人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出,举国震惊,全国众多报纸予以报道,给予高度评价。战地服务团成员得知消息后都痛哭失声。  

    719,国立中正大学派员携灵柩前往石口运送两位烈士的遗体,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全体团员有感于姚、吴二烈士英勇献身的壮举,在新干县石口村赣江大堤上敬立《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姚团长显微暨团员吴君昌达殉国纪念碑》,介绍姚、吴二烈士的生平及壮烈牺牲的事迹,以永志纪念。  

    728,姚、吴二烈士的灵柩从水路护送回泰和。30日,江西省政府暨泰和各界,会同中正大学举行公祭。85,国立中正大学在校园内举行公祭。  

    姚名达、吴昌达烈士牺牲后,战地服务团团员们化悲痛为力量,怀着强烈的复仇怒火,更加热情地继续在前线奔走工作,宣传抗战。直到828,临近开学,才返校上课。  

    中正大学是八年抗战期间创办的唯一的大学,也是唯一组织了战地服务团上前线的大学,服务团团长姚名达烈士是抗战期间唯一牺牲的教授。国难当头,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团员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,甘愿冒着生命危险,奔赴前线,广泛宣传抗战救亡的重要意义,唤起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心,尽到了自己神圣的责任。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宣传部)

  

抗战时期的学生运动  

  

  中正大学师生在南昌瓦子角街头演说 

 

友情链接:

联系电话

0791-83828280

电子邮箱

1823127547@qq.com

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经济开发区江西农业大学行政办公大楼校友办(211、212、213室) Copyright © 2018 江西农业大学校友办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 USHO